当前位置:首页>环境要闻>正文

不断深化水生态环境形势分析会商 助力流域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2024-01-16

2023年,为深入贯彻落实黄河重大国家战略,更好履行黄河保护法赋予的流域生态环境监督管理职责,黄河流域局不断完善水生态环境形势分析会商工作机制,持续推进会商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和长效化,有力推动流域水生态环境质量不断改善,充分发挥其在流域生态环境监督管理中的重要抓手作用。

一是高位推动、系统谋划。先后召开4次局长专题会议,研究流域水生态环境形势分析会商工作。会议要求充分认识定期开展水生态环境形势分析会商的重要意义,按照“把握形势、看清趋势,挖掘问题、发现苗头,分析症结、明确责任,会商引领、带动全局,压实责任、解决问题”的工作要求,完善会商机制,拓展工作广度与深度,强化为监管服务意识,打造综合评价技术支撑团队,发挥好会商统领和抓手作用,不断推动流域生态环境监管能力全面提升。

二是完善制度、建立机制。根据局水生态环境形势分析会商工作总体要求和部署,修订并印发《生态环境部黄河流域局水生态环境形势分析会商工作规则》。明确会商四个层级,进一步规范程序,优化调整频次,细化组织分工,拓展会商内容,增加了规划实施督导、水生态、降雨径流、断流和生态流量、社会经济等会商分析内容。根据工作规则,会商前强化专题研讨,突出黄河流域和西北诸河特点,加强水生态环境问题研判和“三水”统筹综合分析;会商后跟踪落实议定事项,提升会商质量和效果;加之每月报送流域水生态环境形势分析报告,定期在局办公自动化网发布流域水环境质量月报和日报。会商工作制度化、规范化进一步强化,流域水生态环境形势分析会商工作机制逐步建立。

三是搭建平台、强化支撑。为提高流域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科学化水平,黄河流域局成立了由院士和知名专家组成的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专家委员会,作为流域生态环境综合评估与科学决策的高层专家咨询平台,可适时对流域水生态环境保护的战略性、全局性、前瞻性工作提出咨询意见,对流域水生态环境分析会商的重大、复杂问题提出解决方案,提升会商技术支撑水平;局属单位成立了黄河流域和西北诸河水生态环境形势分析会商技术团队,充分发挥流域监测科研机构“三水”统筹优势,深入剖析问题根源,研提针对性措施意见,全力支撑流域水生态环境形势分析会商。

四是贴合监管、收效显著。当前,流域水生态环境形势分析会商在发现问题、支撑监管、带动全局工作、推动问题解决和水环境质量改善等方面发挥的作用日益显现。2023年共开展流域层面会商5次、黄河干流Ⅱ类水质保障各层级会商11次、联合省级环保部门开展会商1次,参加部会商6次,报送流域水生态环境形势分析报告5期,局办公自动化网发布流域水环境质量月报12期。针对发现的干流水质降类风险采取强化督导帮扶、夯实技术支撑、压实各方责任等综合措施保障水质,对支流消劣整治推进不力等问题向四个地市人民政府印发告知书,对规划实施滞后地区多措并举调度督促规划批复实施,针对煤矿矿井水综合利用、污染水体消劣达标、河湖生态流量保障等重大问题开展专项调研等,有力推进问题解决,推动流域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2023年,黄河流域水质首次为优,干流全线连续第二年保持Ⅱ类及以上水质,支流消劣年度目标全部完成;西北诸河水质持续为优,无劣Ⅴ类水质断面。

2024年,黄河流域局将继续加强水生态环境形势分析会商统领作用,突出问题导向,夯实基础数据支撑,深化关联分析,强化综合研判,凝聚工作合力,提升支撑监管能力,发挥流域区域协同作用,推动流域水生态环境质量不断改善。